close
這一天
甥女跟我說:9月19日 早上9點要幫爸爸進塔,
預計是選地下一層的塔位。
身為長輩的我們幾個手足,常互相提醒,不要當個機車長輩,對於晚輩的決定,除非過於悖於常軌,都要給予肯定與支持。甥女預計的塔位層,跟我內心所想不謀而合。
我說:地下層很好阿!
曾聞到:入土為安。
人走了,似乎放下面一點比較好,
我也覺得是個不錯的選項。
甥女說:阿嬤覺得光亮一點的地方好,大家可以商量看看。
還記得那一次我鬼打牆的經驗,那時後家人間正在商量是把大哥放祖墳or公所的公塔,當時心中也曾想過,是大哥想引領我到他想住的地方層樓嗎?我把這樣的想法告訴哥姊們,大姐似也聽過入土為安的說法,先生和二姐及媽先是聽到地下層都覺不妥,我翻公所資料給他們看,越高價位越低,好像我聽到的不無道理ㄋㄟ。上次的誤闖地下層,那裡很明亮,一份讓人心安的靜,梵音也很清析,一樓進出的人多,有點吵,高處呢 ~ 我心疼的想起大哥在生病後,曾跟我說:住在8樓,像被關一樣!(那時哥大部份住大嫂的家)
我有一個台中友May是個很棒的聆聽者,即使我只是看著她回給我的mail,都會有她微微的笑,肯定點點頭的畫面,她是這樣說的:
塔位放在幾樓倒是沒聽過什麼特別的規定
其實各門派說法不一...
我倒是聽過...放在與人眼睛平視的位置最恰當...
不高不矮.....
我想是方便聊天 ...說話...互相凝視吧..
以孩子們的意見為主吧...
因為那是他們的爸...
當然要給他們決策權...
我想May說的對,那裡都不是重點,對於活著的、離開的,都是福人居福地,有人喜歡大樓、有人喜歡透天,只要是出於喜與愛的選項,我想都是對的。
全站熱搜